2020年首場“委員議事廳”探討疫情防控
市政協就“健全深圳公共衛生應急管理體系”進行專題協商
市政協開展四級委員水環境治理視察
開展調研協商活動160余次,推動一批關乎深圳改革發展的重點問題、市民關注的難點問題解決;
提出提案3879件,立案3337件,除六屆六次會議以來部分提案仍在辦理外,辦結率100%;
開創性開展編制提案工作清單,提案工作提質增效,平均每件提案完成事項達4.27項;
探索政協參與立法協商,協商意見采納率達80%以上;
舉辦委員議事廳67場,委員講堂(委員社區講堂)245場,約6萬名市民現場參與,約400萬市民通過網絡直播方式觀看或參與互動;
創設24小時不打烊“委員代表關注交通議政群”,5年多來解決大小交通問題5000多件;
舉辦16期委員培訓班,實現屆內委員培訓全覆蓋,在全市指導建立“委員之家”61個,委員履職條件不斷優化;
……
一組組數據、一項項成績背后是深圳市政協幾年來在發揮專門協商機構作用上的一次次實踐,也是一個個深圳政協人敢闖敢拼的奮斗姿態。
六屆深圳市政協以來,深圳政協人自覺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武裝頭腦、指導實踐、推動工作;始終堅持黨對政協工作的全面領導,扎實推進政協系統黨的各項建設;持之以恒加強思想理論武裝,引導政協委員和界別群眾不斷增進對中國共產黨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政治認同、思想認同、理論認同、情感認同,以新時代新政協人的使命和擔當,不斷為深圳協商民主建設寫下新篇章,在南海之濱展現出新時代協商民主建設的勃勃生機。
發揮專門協商機構的優勢,為基層協商民主建設探路
過去5年,中共深圳市委全面加強對政協工作的領導,為政協履行職能、發揮作用提供了堅強保證。召開了全市政協工作會議,出臺《關于加強人民政協協商民主建設的實施意見》《關于新時代加強和改進人民政協工作的意見》等多個規范文件;市委常委會定期聽取市政協黨組工作匯報,審議政協年度協商工作計劃和重大事項;市委、市政府主要領導帶頭參加政協協商活動,每年至少出席一次政協專題協商會,帶頭領銜督辦重點提案;先后將水環境治理、強區放權、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等多項重大課題交由市政協開展調研和協商,推動政協在圍繞中心、服務大局中發揮更大作用。不完全統計,六屆政協以來,市黨政領導同志對市政協報送的協商成果做出批示180多件次,領銜督辦市政協重點提案66件次,督查部門加大督辦力度,推動了協商實效最大化,營造了全社會關心支持政協工作的良好氛圍。
深圳市政協突出專門協商機構定位,在“專”字上下功夫,在基層協商民主建設上邁出了堅實的步伐,充分展現協商民主的先行示范區水平。
假如“深圳就是疫情主戰場”,按照先行示范區要求,如何打造全球一流的公共衛生應急管理體系?今年8月11日,市政協舉辦專題協商會,委員們根據深入調研所得,就打造全球一流公共衛生應急管理體系建言獻策。
這是深圳市政協舉行的一次常委會議專題協商會。目前,深圳市政協建立起以全體會議協商為龍頭,以常委會議和主席會議專題協商為重點,以提案辦理協商、對口協商、界別協商等為支撐的協商議政格局,5年多來共開展專題協商議政活動70多次。值得一提的是,深圳市政協還積極推動建立“市長與政協委員懇談會”機制,委員和市長就事關城市改革發展的問題面對面協商,建言獻策,不斷拓展高層次協商議政形式。
創新是深圳市政協不變的堅持。過去幾年,深圳市政協不斷創新協商工作機制和協商形式。深圳市政協協助深圳市委出臺加強政協協商民主建設、加強和改進人民政協工作等文件,完善年度協商計劃制定機制,進一步規范協商內容、形式及程序等,強化協商成果跟進督辦及反饋,做到協商前有調研,協商中有面對面交流互動,協商后有成果報送跟蹤,以機制確保協商變“柔性”監督帶來“剛性”成效。
深圳市政協還積極探索協商新抓手、新平臺。立法協商就是其中的一項有益嘗試。政協委員、專家們就如何解決網約車發展中的“痛點”、規范網約車發展、信息安全立法、養老服務立法等一系列法規制訂進行協商,建言獻策,更有效地把協商于決策之前落到實處。
網絡時代,除了加快推進智慧政協建設,為委員打造全天候的協商平臺外,深圳市政協加快培育網絡議政、遠程協商等履職新渠道。幾年來,充分發揮交通、生態等專題微信議政群作用,通過線上線下同步議政提高協商實效,為新時代拓展協商空間做出了積極的實踐和探索。
協商的目的是為了落實。近年來,深圳市政協全面推進履職提質增效,把調查研究貫穿協商全過程,對涉及面廣、專業性強的重大課題,吸納各方面專家學者參與論證,增強建言的“靶向性”和“含金量”。同時,成立市政協研究咨詢委員會,選聘一批高層次咨詢委員,打造具有政協特色的應用型智庫,進一步提高建言資政質量。
聚焦中心任務,為改革發展集眾智解難題
2018年9月10日,深圳市交委、深圳市出租車協會及各大出租車公司負責人來到市政協,送上一面印有“為民生心系企業,促發展盡職盡責”的錦旗和一封感謝信。這是市政協協商議政的成果——直接推動了我市出租車企業增值稅每車征收基數從10000元降至6000元,降幅達到40%,每年將為全行業直接減負3000萬元,惠及全市5萬名出租車司機及其家庭。
六屆深圳市政協自覺把政協工作放到全市大局中去思考、謀劃和推進,想黨委政府之所想、急黨委政府之所急,校準履職的著力點、切入點和結合點,聚焦中心任務,圍繞全市重大戰略性問題,深入協商議政,不斷為深圳改革發展獻計出力。
粵港澳大灣區建設、深圳先行示范區建設是重大國家戰略,也是深圳發展的重大歷史機遇。幾年來,深圳市政協選取推進深港科技合作、增強深圳在粵港澳大灣區建設中的核心引擎功能等重大課題,以及建設全球海洋中心城市等前瞻性課題,綜合運用專題協商、視察調研、重點提案、建議案等多種方式發力發聲,組織委員視察調研46次,舉辦專題協商會3場,提出改善創新創業生態環境、發展跨境醫療體系、拓展國際航運樞紐地位等大量建設性意見建議,為市委市政府決策提供參考。
高質量發展是深圳建設先行示范區的必然選擇,而營商環境則是關乎高質量發展的一道“必答題”。圍繞習近平總書記賦予深圳的率先加大營商環境改革力度這一光榮使命,市政協連續多年分別選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壯大實體經濟、營造國際一流營商環境等專題,組織委員深入調研協商,提出124條建議,直接推動了出租車行業減負、市行政服務大廳中午延時服務等,并促成深圳首設法定“企業家日”,為深圳營商環境的持續改善做出了積極有效的政協貢獻。
市政協還針對“強區放權”改革、建設美麗深圳、水環境治理、嚴查嚴控違法建設等,通過民主評議、視察調研、專題協商、提案督辦等方式開展專題監督,形成《民主監督建議書》報市委參考。圍繞人才優先發展、基本生態控制線優化、蓮塘口岸建設等開展經常性視察監督,推動政策落到實處。
履職為民,謀利民之策獻安民之計促惠民之舉
諍言是民生的期待,建言是履職的責任。
深圳市政協始終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工作導向,把群眾所思、所盼、所憂作為“第一信號”,選擇與群眾生產生活息息相關的問題,積極呼吁建言,幫助群眾解決現實困難和問題。
醫療和教育是最大的民生。近年來,深圳市政協圍繞推進全市醫藥衛生體制改革、健康深圳建設、民營醫院建設開展調研協商,獻計出力,有力促進了公立醫院藥品集團采購改革、基層醫療集團建設、異地就醫聯網結算等工作。持續關注高等教育、學前教育、現代職業教育等問題,通過提案、視察、調研等方式積極建言,推進全市教育資源均等化和教育工作高質量發展。
城市交通與市民生活息息相關。如何提高城市交通管理水平、讓市民出行更便捷是市政協持續關注的民生問題。從2015年開始,市政協通過視察、座談、提案、專題協商等多種方式,就完善深圳交通規劃建設和管理提出了大量建議,得到交通管理部門采納。
市政協還組織全國、省、市、區四級政協委員視察“插花地”邊坡治理和棚戶改造、高層建筑消防和電梯安全、成品油氣站點等安全隱患防治情況,圍繞“提升城市公共安全”開展協商建言,推動城市治理各項重點任務落到實處。
一般交通事故實現遠程定責、停辦3年的迎春花市重啟、境外醫師到內地執業限制放寬、建設新科學館……六屆深圳市政協堅持謀利民之策,獻安民之計,促惠民之舉,順應群眾期待,努力推進民生改善,大量民之所呼在市政協的積極履職中成為了現實。
廣泛凝聚共識,畫出最大同心圓
自今年7月起,深圳市政協啟動“書香政協”委員讀書活動,向全市政協委員發出讀書倡議。目前,8個讀書群的讀書活動開展得如火如荼,市政協領導、專委會領導帶頭加入讀書群,僅7月30日至8月23日,各讀書群發言總數達4950條,各專委會梳理得到的意見建議為1085條,委員們通過開展書香政協等各類學習活動進一步思想理論武裝,進一步凝聚共識。
六屆深圳市政協在履職中,注重建言資政和凝聚共識雙向發力。支持和保障市各民主黨派、工商聯和無黨派人士履職活動,優先安排大會發言、聯合開展調研;召開少數民族和宗教界別委員座談會等,努力增進民族團結、宗教和睦;重視與黨外知識分子、非公有制經濟人士、新的社會階層人士、出國和歸國留學人員的溝通聯絡,為他們有序參與協商、合理表達訴求創造條件;積極引導港澳委員發揮“雙重積極作用”,為粵港澳大灣區建設和深港澳合作共贏、堅定維護“一國兩制”原則底線發聲出力……一系列活動讓廣泛凝聚共識,凝聚改革發展的正能量有了實實在在的抓手。
在最大限度凝聚和傳播共識上,深圳市政協也主動作為、積極作為。深圳市政協在全市指導建立市政協專委會、區、街道各級等“委員之家”共61個,不斷優化委員履職條件。鼓勵委員加強與界別群眾的聯系,積極引導委員利用自身專業知識和影響力,通過“委員議事廳”“委員講堂”主動發聲,并通過“協商民主在深圳”專欄、“委員5分鐘”短視頻節目、《政協論壇》電視節目、《政協熱線》廣播節目放大委員聲音,傳播正能量。此外,深圳市政協還征編三季《深圳口述史》,編輯出版《敢闖敢試:改革開放以來深圳創造的全國“率先”》叢書和《追夢深圳——深圳口述史精編》圖書,留住城市的記憶,講好經濟特區干事創業故事,為新時代深圳改革開放再出發鼓與呼。
為尋求全社會意愿和要求的最大公約數,在開展調研、視察、提案、反映社情民意、專題協商等工作中,深圳市政協既反映多數人的愿望,也尊重少數人特別是弱勢群體的意見,將多元化訴求表達納入理性化程序化軌道,向黨委政府提出了一大批務實“解渴”的對策建議,讓市委市政府各項工作在縱深推進中更加順乎民意,獲得更多的理解和支持,讓民心民愿的“同心圓”越畫越大。
新時代新要求新擔當。按照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央政協工作會議暨慶祝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成立70周年大會上的重要講話精神和黨中央國務院印發的《關于支持深圳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先行示范區的意見》要求,深圳市政協將以更堅定的步伐,守正創新,干出新時期人民政協新樣子,為社會主義協商民主建設打造出先行示范的“深圳樣板”。
深圳政協創新亮點多
亮點1
首創提案工作清單機制為全國政協提案工作提供了“深圳經驗”
2019年,全年立案提案489件,全部提案辦理完畢,共推動完成2090項工作,平均每件提案推動完成工作4.27項。
2017年,深圳市政協率先編制提案工作清單,探索提案工作全流程清單法。這一創新寫進全國政協辦公廳印發的《關于提高提案質量的意見》,受到充分肯定。
過去,提案辦理“回娘家”、委員“被滿意”情況時有發生,由于缺乏壓力,往往導致提案人和辦理單位“認認真真走過場”,表面上都完整地履行了相關程序,但辦理效果并不理想。導致提案工作良莠不分,甚至產生“劣幣驅逐良幣”效應,嚴重影響了提案工作水平。
為此,深圳市政協提出編制提案工作清單,就是借鑒會計“對賬”方式,在提案的意見建議與辦理結果之間形成逐一對應關系,以機制創新倒逼提案工作提質增效。
具體而言,就是按照規范格式,由提案人逐條填寫提案的意見建議,形成“建議清單”;辦理單位對照“建議清單”逐項辦理,并逐項填報“辦理清單”,確保每條建議都有回音。最后將“辦理清單”與提案及其辦理復文一并公開,發揮“清單”的索引作用,引導公眾關注和了解提案工作。
據了解,“清單”清晰地展示了提案的撰寫水平和辦理質量,對提、辦雙方都構成一定壓力,有效減少“認認真真走過場”現象。2018年深圳市政協平均每件提案完成事項3.14項,與上年相比,增長了93.8%,沒有取得任何成果的提案只有5件。而2019年,平均每件提案完成事項達到4.27項。
亮點2
助力科學立法民主立法
聚焦打造法治示范城市開展立法協商
“建議降低準入門檻不讓網約車司機‘裸奔’”“獨生子女休護理假不能額外增加企業負擔”……
探索政協參與立法協商有效途徑,助力科學立法、民主立法,是六屆市政協創新協商民主實踐的一個重要舉措。深圳市政協充分利用深圳法治氛圍濃厚、市政協法律專家眾多、聯系廣泛易于“打撈”各界別群眾意見建議等優勢,配合市委出臺在市政協開展立法協商的文件,確立了在市委領導下,市人大常委會、市政府、市政協三方相關部門參與的立法協商工作機制,建立由法律專業人士構成的咨詢委員隊伍。
幾年來,深圳市政協以市人大常委會、市政府年度立法(工作)計劃和事關人民群眾切身利益的立法項目為重點,先后圍繞食品安全監督、知識產權保護、出租屋管理、養老服務等14個立法項目進行協商,提出200多條協商意見,相關建議得到市人大常委會、市政府高度重視,采納率達80%以上。同時,深圳市政協還對109部法規規章(稿)也提出了大量的協商意見。市政協立法協商工作,獲評“深圳市2017年度十大法治事件”提名獎,并在全省地方政協工作經驗交流會上作介紹。
亮點3
打破履職時空限制,提高建言“變現”效率
微信議政群走出深圳特色網絡議政之路
9∶14,有委員在交通議政群反映某路口東西方向直行的綠燈時間過短,造成交通擁堵,建議交警到現場調研并作進一步優化;
9∶15,市交警局局長徐煒在群里回復:“收到,馬上處理”;
9∶34,該路口信號燈設置作出優化調整。
這是發生在深圳市政協“委員代表關注交通”微信議政群里的一個普通議政事件。這種“群里一議,馬上就辦”的高效,時時發生。
市政協借助人民政協聯系廣泛的傳統優勢,把握社交媒體迅速普及的時代特點,積極探索網絡議政、遠程協商。2016年,由市政協委員王雪組建成立的“委員代表關注交通”微信群由政協委員、人大代表、各職能部門相關領導、民主黨派成員、專家學者、媒體人員等組成,目前群友已達500人。
限摩禁電、規范網約車管理、宜停車服務管理合理化、慢行交通建設、道路設計標準變更……據統計,交通議政群建群5年多來,共發起超過9000次的組群討論,累計發言500多萬字,提出各類意見建議16000多條,累計解決各類交通問題5000余個,被媒體譽為政府部門發現問題的“千里眼”,打造了一個“互聯網+民生”治理的新模式,獲評“深圳2019治理現代化十大優秀案例”。
除了交通議政群,市政協還積極推動、支持建立生態議政群、質量議政群等多個專題微信議政群,打破履職時空限制,整合多方資源,提高建言“變現”效率,走出了具有深圳特色的網絡議政、遠程協商之路。
全情投入助力疫情防控彰顯為國履職為民盡責的情懷
“各位委員,在防控疫情的關鍵時期,讓我們迅速團結起來、行動起來,為堅決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貢獻深圳政協人的智慧和力量!”1月28日,市政協向全體委員發出倡議,號召動員市政協各參加單位、廣大委員投身疫情防控斗爭。
2020年,一場突如其來的疫情給全世界帶來巨大的影響。
疫情就是命令。由市政協領導牽頭,市政協成立8個調研組,深入委員單位和掛點企業了解疫情防控和復工復產情況,市政協領導分赴街道、企業指導服務105人次,及時收集并反映困難和問題,積極引導各界群眾堅定信心、共克時艱。
政協委員們也充分利用自己的優勢,助力深圳乃至全國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委員企業華大基因加速研制檢測試劑,建立火眼實驗室;比亞迪、翰宇等委員企業加足馬力生產口罩;上百名委員多方籌集各類防疫物資并積極捐款捐物,累計約4.43億元。
與此同時,市政協機關廣大黨員干部主動擔當,沖在一線,積極響應市委號召,先后選派23名黨員干部參加街道社區防控工作,為筑牢社區防控安全線建言出力。
從1月下旬開始,深圳市政協就疫情防控、復工復產、復學復商、基層治理等深入調研,組織委員通過提交提案、調研報告以及社情民意信息報送意見建議128條;通過委員議事廳、委員講堂等渠道,持續加強思想政治引領和政策宣傳,助力穩定社會預期、廣泛凝聚共識。廣大政協委員立足本職崗位,全力投身醫療救治、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一線,在重大考驗中充分展現了責任擔當,彰顯了為國履職、為民盡責的情懷。
■深圳特區報記者周元春/文通訊員袁發勇張永勝/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