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情欧美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_自拍亚洲欧美老师丝袜_日韩黄色在线_一区二区国产日产

深圳讓他“學到老,活到老”

發布時間:2020-09-07來源:深圳晚報編輯:吳猛

▲楊新春參加“愛心紅桌布”公益行動。

▲楊新春在南頭古城留影。

▲2001年,楊新春和女朋友在錦繡中華民俗村合影留念。

2000年,剛從部隊退伍的熱血青年楊新春乘著改革開放的春風,來到珠三角下海創業。后來,他進入了珠海一家化妝品公司。偶然當中藏著必然,在后來就職公司一次深圳業務派遣的機會,讓他一下子堅定了自己心中的想法:一定要留在深圳工作。就這樣,楊新春與深圳結下了不解之緣,從會計做到業務,再到一町食品有限公司黨支部書記,“深圳這座城市讓我明白,不是‘活到老,學到老’,而是‘學到老,活到老’。”楊新春這樣概括深圳帶給自己的收獲。

一次外派

讓他一心想留在深圳

2000年,楊新春當時還在珠海一家化妝品公司做會計,因為工作能力強,人也比較靈活,他被公司外派到深圳開發深圳市場,從財務口轉為業務口。“第一次來深圳是坐船到蛇口,一下船就明顯感覺到深圳的活力非同尋常,我的第一站就住在景田的魯班大廈,到處是來來往往的年輕人,這個城市的節奏感一下就我把吸引住了。”楊新春回憶深圳留給他的第一印象。他做了一個決定,回到珠海辭掉了待遇不錯的工作,一心就想來到深圳發展。

“深圳的就業機會非常多,城市也有活力,只要你肯學習,沒有什么是不可能的!”楊新春來到深圳后便先去了當時的白石洲人才市場,因為他扎實的業務能力和工作經驗,投遞了自己的簡歷后很快便有人聯系他。他是個務實的人,他打算還是先從自己熟悉的領域——化妝品行業出發。于是他選擇了一家化妝品公司,上班也在白石洲附近。

一段姻緣

湖南老鄉的白石洲情緣

2001年,楊新春在新入職的深圳某化妝品有限公司里干得風生水起,因為公司發展勢頭好,業務擴張急需招聘“新鮮血液”,當時人事部的同事每天都在忙招聘,有時候簡歷篩選不過來,會讓熟悉業務的楊新春幫忙看看,先做一下整理和標記。“有一天我在翻閱簡歷的時候發現有一個小姑娘跟我是湖南老鄉,還是大學畢業生,我當時也沒多想就把她的簡歷拿出來給人事的同事讓聯系面試了,沒想到這一面讓我對她一見鐘情了!”楊新春笑著說,面試那天這位比他小八歲的湖南妹子一下就擊中了他的心靈。

雖然,這位姑娘最后沒選擇跟他在一個公司并肩作戰,但他們成為了羨煞旁人的戀人,“在白石洲那幾年我也學習了不少,成長了不少,我們兩人那會兒談戀愛和事業都比較順利,也算是愛情事業雙收!”2003年底,他們回老家蓋了房子結了婚。“當時雖然在老家蓋了房,但我心里面堅定還是要回深圳的。”楊新春說。

一次回歸

讓他悟出學到老,活到老

楊新春說自己是一個看重家庭的男人,所以2004年到2009年,因為妻子懷孕、生孩子需要人照顧,他只能選擇“憋”在老家照顧家庭,在老家開了個超市作為營生。“但是我就想著孩子長大點我就回深圳,哪怕從頭再來我也想回來深圳。”

2010年,楊新春的兒子也4歲了,他再次帶著妻兒重返深圳,“這一次回來,我肯定不會走了,我也想讓孩子在深圳享受優質的教育資源。”楊新春還是先干起了會計,在深圳市德深管業做財務經理。2014年,一次偶然的機會,楊新春看到深圳市一町食品有限公司招聘財務主管,“我當時就想著換個行業做一做,當時覺得食品行業是‘民以食為天’的穩定行業,選它一定沒錯。”

后來事實證明,楊新春敏銳的行業嗅覺并沒有錯,他憑借自己專業的工作經驗和業務能力迅速在行業切換中應對的得心應手,正是這種學習和適應能力,讓老板看到了他身上潛藏的能力,“可能因為原來在部隊入黨早,又做過書記員,老板就選聘我負責公司的行政業務。”今年1月,一町食品接到寶安區航城街道黨工委的通知,公司有資格建立黨支部,要求公司按照要求提交資料和做前期準備。當時負責行政業務的楊新春迅速受命,積極完成公司黨支部的前期準備工作。“當航城街道相關負責人將‘深圳市一町食品有限公司黨支部’的這塊牌匾交到我手里的時候,我自覺身上的責任及一位共產黨員的榮光!”7月15日深圳市一町食品有限公司黨支部正式成立,順利成為寶安區航城街道12個非公企業黨支部之一,楊新春也成為深圳市一町食品有限公司黨支部書記。楊新春不僅出色的完成了黨建工作,還熱心公益事業,多次代表公司參加由深圳市關愛辦、深圳市關愛行動公益基金會、深圳晚報、面點王聯合深圳市烹飪協會、深圳市餐飲商會發起的“愛心紅桌布”公益行動,數次捐贈愛心善款與產品,幫助地貧兒輸血排鐵、進行骨髓移植。

不僅如此,楊新春個人愛學習的品質讓他閑不住,今年6月,他又報名參加了寶安區航城街道舉辦的“兩新”商學院,這個課程是專門為企業的管理人員、黨支部書記提供企業管理及黨建相結合的進修課程,以業余時間觀看網課、自主學習為主,每兩個星期參加一次“兩新”商學院的線下研討會,大家積極分享自己兩周的學習心得。楊新春說:“這就是深圳吸引我的地方,深圳人不是活到老,學到老,而是學到老才能活到老。”

深圳晚報記者王宜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