邊娜
李向賓
何秋儀
苑文冉
曾斌文
李燕妙
彭曉暉
唐耀鋒
圖①:李向賓在疫情防護一線護理患者。
圖②:李燕妙在進行庭前準備。
圖③:彭曉暉在廣深高速寶安收費站指揮外地返深車輛接受防疫檢查。
圖④:唐耀鋒在消防演習中指揮隊員滅火。
圖⑤:苑文冉在模具加工廠進行生產現場審核。
圖⑥:邊娜在羅湖口岸對過境旅客查驗。
圖⑦:1993年,13歲的何秋儀在民俗文化村內拍下了這張紀念照。
圖⑧:曾斌文在進行漆面修復工作。
深圳40,我們40。
今天,2020年8月26日,是深圳經濟特區建立40周年的日子。在深圳,有這樣一群人,他們生于1980年,或來自五湖四海,或出生在嶺南大地,卻都在這座城市里留下了他們的美好年華。今年,他們同特區一起邁入40歲的不惑之年。
從和特區同年同月同日“出生”的同齡人,到生于深圳、長于深圳的“土著”,再到來深摸爬滾打的奮斗者……每一個人背后,都有一段成長的故事,都有一段人生的精彩。
他們的故事,濃縮著深圳經濟特區建立40年來數以千萬普通人的奮斗身影;一個個真實而鮮活的他們,構成了一部深圳經濟特區的成長史、一部深圳人的集體成長史。
祝福深圳。
祝福在深圳的精彩中,有你、有我。
李向賓
市三醫院護理科一線醫務人員
來深時間:2005年4月
感謝特區感謝深圳的召喚,也為自己能夠為市民健康略盡綿薄之力,而感到榮幸和驕傲!
來深圳之前,我還沒見過海,所以那時就想來看看。深圳的空氣要比北方好,而且比較開放、包容,城市建設也很漂亮。因此,我一來就深深地喜歡上了這座城市。從2012年至今,參加過H1N1、H7N9以及抗擊新冠肺炎疫情的工作,深深感受到這座城市和這座城市里生活的人民變得越來越強大。新冠肺炎疫情發生后,從1月底開始,我兩個多月沒有回家。市三院的男護理不多,我們要多擔待一些。作為一名一線醫護人員,我將繼續不斷學習,努力提升自身的業務技能,從而為深圳醫療的發展貢獻綿薄之力。我覺得,只要認真學習,刻苦耐勞,在這個領域是能夠做出自己貢獻,實現自己的人生價值。
李燕妙
深博律師事務所律師
1980年1月29日出生于深圳
改革創新是深圳的根、深圳的魂,也是深圳律師精神的核心。
深圳法治建設日新月異。近期,深圳龍崗法院大鵬環境資源法庭設立,該法庭是最高人民法院批復的廣東省首家環境資源“三審合一”專門法庭,開啟了生態法治建設的新篇章。深圳的法治建設氣質就是這樣,敢于借鑒,勇于創新。我還記得在2014年,深圳市政府開展了“清權、減權、限權、曬權”專項工作,當時我所在的律師團隊參與了某新區權責清單審查的專項工作,為政府“權責清單”工作的最終完成提供了重要的法律意見。現在我們打開各政府部門的官網,權責清單一目了然,作為一個法律工作者,我很欣慰能在打造陽光政府的過程中盡自己一份微薄之力。
彭曉暉
交警機訓大隊警衛中隊中隊長
來深時間:2001年
作為一名深圳交警,我將更加努力跟上城市交通發展的步伐,為市民服務。
今年初,在疫情暴發后,我和機動大隊一中隊的同事接管了廣深高速寶安出口。“逢車必檢,不漏一人”,在疫情防控最嚴峻的時期,一中隊堅守在這條深圳連接省會及珠三角的交通要道上,不放過任何一個可疑的檢查車輛。從元旦到元宵節,一天都沒有休息過的我,總是默默告訴自己,我要守護的那座城市就在身后。
作為一名深圳交警,我和深圳的交通共同成長,深圳的發展日新月異,深圳的車輛日益增加,但深圳交警的創新發展和科學管理,讓我們的城市道路更加順暢、有序,我們和市民的距離也越來越近了。
唐耀鋒
寶安區第十八專職消防隊副隊長
來深時間:1998年12月
未來,我將繼續堅守在消防的崗位上,不負初心使命,守護深圳的萬家燈火。
1999年,我從龍崗坐巴士到寶安,那時龍崗大道、深南大道等主要道路還沒有完全修好,我擠在沒有空調的車上搖搖晃晃,早上七點鐘出門,到寶安時已經差不多下午一點鐘,這場橫跨深圳的“旅行”全程需要近5個小時。如今,深圳橫貫東西的道路不僅有寬敞美麗的深南大道,還有全封閉的快速干道北環大道,以及沿途移步換景的濱海大道。城市的公共交通線路也從寥寥無幾到星羅棋布。作為一名消防隊員,我見證了深圳消防力量的跨越升級。20年前,深圳還只有寶安、坪山和葵涌三個中隊,總人數不過百人。而今,深圳的每個街道都擁有了自己的消防站,專職消防隊,社區小型消防站也依次布建起來,“5分鐘”消防圈能夠實現快速救援,加之迭代更新的現代化消防設備,讓我們能夠更好地守護一方百姓平安。
苑文冉
從打工妹到ISO培訓師
來深時間:2000年8月
深圳是我的圓夢之城,熱愛深圳,我有N個理由。
2020年是我來深圳的第20個年頭。在過往的歲月里,我感恩深圳給了我很多學習和成長機會,讓我從一名流水線上的打工妹成長為一名企業管理體系培訓師,一名國家注冊審核員。我當初來深圳時的學歷并不高,僅是高中學歷。在這片廣袤的土地上,我在扎根本職工作的基礎上先后讀了大專、本科,考了多張職業資格證書。從最初的普工榮升為技術員,國家注冊質量工程師,國家注冊審核員等,并于2011年獲得市總工會和讀書月組委會評選的“深圳十大讀書成才職工”獎。是深圳給了我成長的機會,是這里的工作和學習環境給我提供了有利的成長條件,讓我在工作付出的同時,收獲了人生職業的發展;在這片土地上,我撒下了汗水,收獲了人生目標的步步達成。感恩深圳,我愿盡我綿薄之力助力深圳經濟特區的發展。
邊娜
羅湖邊檢站執勤八隊一級警長
來深時間:2003年7月
用青春和熱血助力深圳速度,用初心和堅守守護國門安全,用擔當和奉獻展現國門風采!
我和深圳的故事,應該就是羅湖口岸17年發展變化的故事。在口岸工作的17年,我見證了深圳經濟的快速發展,見證了羅湖口岸的不斷提升,見證了深港交流的深入融合,也見證了大灣區的偉大構想的逐步實現。剛參加工作時,羅湖邊檢站還全都是人工查驗的模式,每逢節假日口岸都會迎來大批旅客,用人山人海形容節假日的口岸,一點都不為過。那時的通關時間自然也相對較長。但隨著經濟的發展、科技的應用,羅湖邊檢的查驗設備無論是在硬件,還是軟件上都得到了極大的提升。現在對大部分旅客而言,動動手指,眨眨眼睛,不超過10秒就能完成一次通關服務。
何秋儀
土生土長的“老深圳”
1980年12月9日出生于深圳
感謝來深建設者對深圳的開發與建設。
我曾經在羅湖區南塘村生活,現在這里是南塘商業廣場,太陽百貨門口有一道拱門,那道拱門上面寫著“南塘村”幾個大字,每次一看到這道拱門就知道要進村了。過去南塘村有很多小商戶。現在太陽百貨的周大福,就是以前祖屋的所在地。過去太陽百貨所在之處是一排騎樓,一層賣東西,二層住人。街上經常人頭攢動,好不熱鬧。在東門附近,有一個工人文化宮,里面曾經開設了溜冰場、游樂場、人工湖劃船等娛樂設施,是許多深圳“80后”的兒時回憶,也是我小時候最喜歡去的地方。40年過去了,我們的生活一直在變,這座城市也一直在變。
曾斌文
省五一獎章獲得者
來深時間:2002年6月
在深圳努力拼搏才有未來。
我與深圳經濟特區是同年同月同日生,今天對我而言,是一個特殊的“生日”。如今,我已在這里工作生活18年了,我要感謝深圳這座城市讓我從一名一線工人成長為高層次人才,還在深圳收獲了我的愛情和家庭。從初一未讀完到現在就讀本科,感謝深圳這座美麗的城市,祝深圳經濟特區生日快樂,希望深圳未來的發展能夠越來越好!
本版文字整理:甘霖李炤鋒
感謝“我們40”特區同齡人陽光盛典活動特別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