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改革開放的前沿,深圳的創新企業如雨后春筍般成長。
日前,浙江大學管理學院和深圳報業集團深新傳播智庫聯合發布《2020中國上市公司創新指數報告》,創新指數500強企業也隨之出爐。其中,廣東省有88家入圍,占比逾15%。值得一提的是,中興通訊等43家深圳企業上榜,位居所有城市第二,凸顯深圳以創新為魂的定位和成效。在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的征途上,深圳一直領跑。過去40年,作為改革開放的前沿,深圳吸引著懷揣夢想的創業者蜂擁而至、開拓創新。
報告編制團隊負責人、浙江大學管理學院郭斌教授近日在接受本報記者采訪時表示,深圳入圍創新500強家數位居全國城市第二,充分說明深圳作為創新之都,是在切實以創新驅動戰略推動城市發展。
創新指明未來發展方向
今年新冠肺炎疫情的沖擊,促使中國企業加速進入創新時代。在疫情帶來的沖擊下,數字化、智能化等逐漸成為保持企業運轉的方式,這在很大程度上改變了商業形態和商業生態,并支撐中國企業向創新驅動發展。
在這樣的大背景下,創新指數500強的發布就顯得更有意義和價值。入圍的企業盡管凈利潤、市值等指標并不一定位列前茅,但其研發投入、專利規模、技術效率、商業模式等創新指標居前,也從側面揭示了未來中國企業的發展方向。
“創新對于中國經濟發展具有重要意義。建立一套創新的評估方法,可以更好地評估上市公司在創新中所發揮的重要作用。”郭斌教授表示,“此次評估突破了過度依賴于專家主觀判斷的以往做法,也不再把焦點僅僅局限于研發和專利活動等,而是將商業模式創新等對企業業績和競爭力產生深遠影響的因素納入考評。”
從行業分布來看,入圍企業數量占比名列前三甲的行業分別為計算機、通信和其他電子設備制造業,電氣機械和器材制造業以及醫藥制造業,三者所包含的企業數量占總體樣本將近三分之一;如果從區域分布來看,廣東、浙江、江蘇再加上北京和上海,占整個樣本比例接近六成。這些省市經濟發達,上市公司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也均較強。
創新沃土孕育深圳眾多創新標桿
截至目前,深圳本地A股上市公司數量累計達314家,位居全國第二,僅次于北京;深圳上市公司數量、市值、凈利均超過上海,市值穩居全國第二。深圳之所以能產生那么多的上市公司,可概括為三個原因:創新創業和民營經濟活躍、企業重視研發投入和創新能力提升、深圳建設金融中心提供的有力支撐。
數據顯示,在創新指數前500強企業中,來自深圳的企業有43家,占比8.6%,僅次于北京,排第二;在創新效率前200強企業中,深圳有12家,占比6%。
記者注意到,創新指數50強坐落在廣東省的有10家,其中又有6家位于深圳,分別為中興通訊、工業富聯、遠望谷、匯頂科技、邁瑞醫療、金溢科技。
從行業分布來看,入圍500強的43家深圳企業中,計算機設備制造業共16家,占比37.2%,排名第一;緊隨其后的是電氣機械及器材制造業、醫藥制造業。
根據統計,深圳創新指數50強企業的平均營業收入是200億元,平均營業毛利率是39.83%。而上述6家公司的平均營業收入是877億元,平均營業毛利率是43.47%,均明顯高于全部樣本的平均營業收入(72億元)和平均營業毛利率(31.97%)。
“從數據來看,入圍的深圳創新50強企業不管是平均營業收入還是平均營業毛利率均遠高于整個樣本水平。”郭斌教授表示,“這充分說明創新企業的規模優勢是非常明顯的,同時也體現創新可以提升上市公司的盈利能力。”
《中國城市資本活力指數報告》(2019)牽頭人、上海交通大學安泰經濟與管理學院教授、中國城市治理研究院嘉華教授陳憲在接受本報記者采訪時認為,深圳上市公司大多具有新技術、新模式等特點。深圳吸引和聚焦了大量創新創業人才,形成了良好的創新生態和產業生態,產業鏈、供應鏈、創投服務一條龍,大大提高了創新創業成功率。深圳政府政策扶持和產業傾斜,致力服務提升城市核心競爭力,孕育了一批創新創業成長性企業。
注冊制推動創新企業成長
繼去年科創板注冊制推出后,創業板注冊制今年也加速推進。8月4日,A股迎來創業板注冊制首批新股申購:鋒尚文化和美暢股份。這意味著首批創業板改革并試點注冊制下的IPO企業很快將登陸A股市場。
對于創業者來說,上市就像是企業的成人禮,更是發展的里程碑。然而,在之前的IPO核準制條件下,上市對于部分中小創新型企業來說是一件較難的事情,而注冊制的試行無疑是創新型企業的福音。
注冊制是成熟資本市場運行的核心制度,它對于企業能否登陸資本市場融資發展有一個核心的要求,即企業能夠實現市場化價值,能夠實現持續的成長性。核準制的要求主要是財務指標,持續保持高利潤的企業才是好企業。
創新型企業在早期無法產生利潤甚至營收規模也很小,而這類企業又急需資金發展。從某種意義上來說,注冊制可以助推這類創新型企業的成長。
對于注冊制,郭斌認為肯定會給創新型公司帶來更為廣闊的發展空間。“這主要有兩方面原因:一方面,隨著科創板和創業板注冊制的推出,資本市場對于創新型公司支持力度更大,尤其是早期的創新型公司將獲得更多的資本和資源,這將加速其成長過程,畢竟這些公司的技術和創新較為突出,只要有更多的資金,發展將更為迅速。”
他表示,“另一方面,部分創新型公司的上市將帶來示范效應,反過來激發資本市場和機構對于這些創新型公司的投入,從而形成良性循環。創新型企業的價值來自于其成長性,而不是來自于像規模、當期盈利這些指標。總而言之,注冊制的推出將推動中國企業創新,助推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的落實。”
創新指數顯示一定的投資參考價值
盡管創新對于企業績效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不過對于資本市場而言,創新能力能否作為企業投資價值的風向標呢?為此,報告選取了在創新指數排行中名次靠前的上市公司,形成一個投資組合,并以市值作為權重計算它們的投資組合收益率。
結果顯示,通過創新指數和創新效率得分排名前50所構造的投資組合收益率分別為43.11%和43.58%,超過了上證指數、上證50、上證180、滬深300、深證100和深證300等六項基準指數的同期收益率。但是通過創新勢力得分排名前50所構造的投資組合收益率為15.1%,僅超過了上證指數、上證50、上證180、滬深300等四項基準指數的同期收益率。
此外,2017-2019年間創新指數排名皆在前50的樣本企業所構成的投資組合收益率達到了49.64%,超過了上證指數、上證50、上證180、滬深300、深證100和深證300等六項基準指數的同期收益率。
郭斌表示,“作為一個底層的基礎數據,創新指數可以提供給機構投資者以構建投資組合。創新指數排行前列的公司,尤其過去三年持續上榜的公司,其在二級市場的表現相當搶眼。從這個意義上來講,創新能夠為上市公司和投資者創造價值,也可以作為機構投資決策的輔助參考。”
目前A股市場上有眾多指數型產品,備受投資者青睞。多位業內人士認為,創新指數顯示了一定的投資參考價值,未來可逐步開發成指數型產品。
前海開源首席經濟學家楊德龍指出,“創新型企業代表的是中國經濟發展的未來,創新指數反映了上市公司的創新能力。未來如果能夠進一步完善和改造,使其具備更好的投資參考價值,這樣就可以將指數設計成產品,和基金、券商等機構合作發行,也可以讓投資者分享中國創新型上市公司成長帶來的收益。”
深圳商報記者鄭愷攝
深圳商報記者陳燕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