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情欧美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_自拍亚洲欧美老师丝袜_日韩黄色在线_一区二区国产日产

深莞合作,攜手打造世界級制造業產業集群

發布時間:2020-08-05來源:深圳特區報編輯:陳昕辭


城市群中的不同城市在競合發展過程中,充分發揮各自的比較優勢和競爭優勢,逐步形成城市功能有機整合、產業分工合理、經濟聯系緊密的相互依賴的網絡關系,使城市群具有更豐富的多樣性、更大的創造性和更持久的發展潛力,以支撐國家和區域經濟社會的不斷發展。

去年2月,《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重磅發布,“港澳+珠三角九市”這個城市群被重新定義,大灣區戰略所帶來的區域間緊密合作、要素便捷流動、資源優化配置等紅利,都將為其中每座城市注入新動能,驅動新發展。

今年5月8日,廣東省委、省政府對外公布了《廣東省建立健全城鄉融合發展體制機制和政策體系的若干措施》“點名”廣東五大都市圈科學制定發展規劃。

城市間分工合作趨勢日益顯著。伴隨著深莞兩市融合發展的加深和城市定位與發展方向的不同,深莞兩地在產業發展、人才需求等方面也會產生差別,形成互補。

以更高站位融入和參與粵港澳大灣區建設

去年8月,《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支持深圳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先行示范區的意見》正式印發。建設先行示范區確立了深圳在大灣區的核心戰略地位,將深圳建成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現代化國際化創新型城市、全球影響力的創新創業創意之都、城市范例、全球標桿城市等。

建設大灣區重要節點城市、攜手深圳打造世界級先進制造業產業集群、莞港共同開發濱海灣地區……《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多次直接提及東莞并提出明確要求。東莞是一座外向特色鮮明的開放型城市,是中國改革開放精彩而生動的縮影。去年,東莞確立了建設“灣區都市、品質東莞”的戰略部署和價值追求,即對標國際一流灣區和世界級城市群,高標準推進城市升級,全方位打造高品質的城市、產業和生活,以城市提升帶動經濟社會的綜合轉型,努力把東莞建設成為國際一流灣區和世界級城市群中的宜居宜業的高品質現代化都市。

未來,東莞市將牢牢把握“三區”疊加重大歷史機遇,通過大力提升城市品質,加快推進“一心兩軸三片區”、東莞國際商務區首開區、三江六岸、兩軸三節點、黃旗南片區等建設,加強城市精細化管理,全域提升城鄉人居環境,深度參與國際一流灣區和世界級城市群建設。加快重點發展平臺建設,加快打造松山湖科學城、濱海灣新區、水鄉功能區、銀瓶合作創新區等戰略發展平臺。特別是高標準建設松山湖科學城,加快建設松山湖材料實驗室、南方先進光源預研測試平臺等一批標志性項目,攜手深圳共建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先行啟動區。以國際一流標準高起點規劃,高品質建設濱海灣新區;全面推動制造業高質量發展,以建設省制造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創新實驗區為牽引,推動企業增資擴產,強研發、拓市場、創品牌,加快項目落地建設投產,構建現代產業體系,努力打造先進制造強市。深化區域聯動協同發展,高標準對接深圳先行示范區,深度參與深圳都市圈規劃建設,打造深莞“深度融合、一體聯動”發展格局,配合深圳市開展《深圳都市圈規劃》編制工作,積極探索與香港合作開發濱海灣新區,集聚發展高端制造業總部、發展現代服務業,建設戰略性新興產業基地。

近年來,東莞市始終把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作為核心戰略,積極參與粵港澳大灣區國際科技創新中心、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的建設,以打造具有國際影響力的松山湖科學城為依托,構建從基礎研究到產業培育的完整創新生態,在松山湖科學城集聚了散裂中子源、南方先進光源等世界性的大科學裝置,建設了松山湖材料實驗室、新型研發機構等科技創新平臺,為推進國際性的創新創業打下了良好基礎。

分工協作,打造珠江東岸先進制造業產業集群

放眼全國,深圳都市圈的經濟實力亦是居于領跑者之位,且高質量發展成色更足。2019年,深圳全市實現地區生產總值26927.09億元,同比增長6.7%,提前完成“十三五”規劃目標任務,經濟領先優勢不斷增強,闖出了一條產業轉型升級、經濟結構優化、經濟質量全面提升的新路徑。

值得一提的是,2019年深圳市戰略性新興產業增加值合計10155.51億元,比上年增長8.8%,占地區生產總值比重為37.7%。其中,數字經濟、海洋經濟、新材料和生物醫藥產業均實現兩位數增長。目前,深圳已成為國內戰略性新興產業規模最大、集聚性最強的城市。

從1996年初,深圳只有60多家高新技術企業,全市產值過億的高新技術企業僅20家。到如今,深圳科技創新型企業超過3萬家,國家級高新技術企業由2010年的1353家增加到2019年底的1.7萬余家,僅2019年就新增2700多家,形成強大的梯次型創新企業群。深圳高新技術企業創新能力不斷提升,人工智能、集成電路、生物與生命健康、新材料、石墨烯等領域部分核心技術水平躋身世界前列。

這一切皆因改革開放賦予了深圳創新的基因,而這也恰恰是新的歷史節點上這座城市發展的生命線與靈魂。在福布斯中國發布的“2018福布斯創新力最強的30個城市”榜單上,深圳位列榜首。

一向敢闖敢試的深圳,更在中國的制度創新、擴大開放等方面肩負著試驗和示范的重要使命。去年8月出臺的《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支持深圳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先行示范區的意見》強調,推進深莞惠聯動發展,促進珠江口東西兩岸融合互動,創新完善、探索推廣深汕特別合作區管理體制機制。2020年3月,深圳成為我國第四個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集中布局建設世界一流的重大科技基礎設施集群。

此時提出規劃深圳都市圈,不僅有利于深圳提升城市能級和輻射力,也有助于東莞等近鄰與中心城市加速一體化發展。

東莞因地處廣深兩大都市圈中間位置,得益于良好的產業結構及經濟基礎,未來深莞之間不僅產業關聯度非常高,而且處于1小時生活圈,人流、資金流、物流互通有無,城市之間也形成了明顯的產業分工與協調。在產業分工協作方面,深圳市與東莞市聯動形成具有全球競爭力的電子信息和互聯網產業集群。

隨著產業的拓展、城市承載能力的不斷深化強化,深圳+東莞將會是一個龐大的、全新的科技產業樞紐,在全球產業分工體系中的分量會越來越重。

在《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當中,“加快發展先進制造業”是重要一環。其中,深圳和東莞,將在珠江東岸被打造成為“具有全球影響力和競爭力的電子信息等世界級先進制造業產業集群”的核心。深圳引領全國的科技創新行業,東莞的制造業享譽全球,而“深圳創新+東莞智造”已經形成中國速度在全球的一個名片,深圳和東莞在產業領域已經進入一個良性循環。

未來深圳就是一個創新源頭,信息中樞,企業總部,而東莞則會扮演成熟產品的開發、中試基地以及承擔部分的制造功能。

此外,日前由第一財經新一線城市研究所發布的《2020城市商業魅力排行榜》顯示,今年榜單發布的15個新一線城市中,東莞繼續榜上有名,位列第11位,并在商業資源集聚度、城市人活躍度、未來可塑性等評估維度排名前十。

如今深圳都市圈逐漸明確,如同錦上添花,東莞正在步步蛻變,加速產業轉型升級,從“東莞制造”邁向“東莞智造”。

宏偉計劃的落地與實施,人才是關鍵要素

高端產業規劃的落地將吸引高端要素在片區聚集。

近年來,深圳圍繞現代化國際化創新型城市和國際科技、產業創新中心建設,相繼出臺《深圳經濟特區人才工作條例》《關于促進人才優先發展的若干措施》等相關法規和政策措施,推進創新人才政策系統性優化重構,深圳對人才的吸引力進一步增強。

“十三五”期間,深圳積極營造良好的人才發展環境,充分發揮人才在創新中的核心作用,更好地激發各類人才創新創業創造活力。在前沿科技創新領域吸引若干國際一流的科學家和創新創業團隊來深發展;在主導產業、應用創新和社會服務等領域,吸引和培育一大批科技領軍人才、青年拔尖人才,為促進深圳經濟社會全面創新發展提供不竭的智力支持和創新動力。

近年來,深圳全方位打造“國際人才高地”,人才資源總量穩步增長。截至2020年6月,深圳已累計認定國內高層次人才1萬余人,累計引進海外留學人員超過14萬人。

而作為深圳產業互聯的選擇地之一,東莞的人口吸引力持續攀升。據《2019年度中國城市活力研究報告》,在2019年度中國主要城市人口吸引力排名中,東莞僅次于深圳、廣州、北京,居全國第4位。

東莞是一座很開放、很有活力的城市,也是一座人口凈流入城市,有著濃厚的分享文化、包容文化氛圍。城市也非常年輕,市民平均年齡只有34歲。

人口素質和人才規模正伴隨著東莞的產業機構調整發生積極變化。全市人均受教育程度逐步提高,2018年具有大專及以上學歷人口占常住人口的比重達20.56%,比2010年提高13.56%。2016-2018年間,全市人才總量由146萬人增至195.3萬人,年均增長15.7%,高層次人才由8.48萬人增至12.6萬人,年均增長21.9%。

經濟發展從向“人口紅利”要效益轉變為向“人才紅利”要效益,當前粵港澳大灣區城市間人員交流頻繁,人才競爭也激烈。東莞要吸引“人”的到來,更要培育“人”,將“人口紅利”轉化為“人才紅利”。

近年來,東莞推出“十百千萬百萬”人才工程,包括“十大戰略科學家團隊計劃”“百名博士黨政國企人才計劃”“千名領軍人才計劃”等,多維度發力,把東莞打造成創新創業人才高地、技能人才之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