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和《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支持深圳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先行示范區的意見》相繼出臺,今年又逢經濟特區建立40周年,深圳再次迎來新的歷史發展重大機遇。作為深圳四大“支柱產業”之一的文化創意產業也面臨著新局面、新要求、新目標。怎樣在體制和機制上走出創新之路?怎樣讓深圳的文化創意產業持續創新、保持活力?為此,深圳特區報記者采訪了上海創意產業中心理事長何增強。
一、抓服務、抓載體、抓主體、抓保障、抓人才
發展文化創意產業,是提升城市綜合競爭力和國際化大都市形象和地位的重要抓手。何增強說,今年是深圳經濟特區建立40周年,這是一個重要且特殊的歷史節點。在此之前,年輕的深圳憑借無畏的勇氣,奮勇開拓,高歌猛進,創造了無數奇跡;在40歲的當下,眺望未來,鞏固已取得成果的同時,深圳更應積極思考未來文化創意產業的走向,抓住文化創意產業的發展重點,讓深圳的文化創意產業保持活力、持續創新地前行。他提出了抓服務、抓載體、抓主體、抓保障、抓人才的“五抓”建議。
抓服務,就是建立和完善政府的支持服務體系。他說,產業發展理論以及發達國家的經濟實踐告訴我們,推進文化創意產業發展并能取得預期成效離不開各方面的配套措施,其中,最需要的是政府的戰略推動?!渡钲谖幕瘎撔掳l展2020(實施方案)》提出構建包括現代文化創意產業體系在內的五大體系。2018年,深圳就起草了《關于加快文化創意產業創新發展的意見》及配套政策,進一步加大對創意設計、時尚文化、數字文化等新型業態的支持力度,不斷優化產業結構?!凹涌煳幕瘎撘猱a業行政管理改革,實現管理型向服務型轉變,根據實際制定出臺具體政策措施,激勵引導創意產業加快發展,這些都需要政府的強力助推?!焙卧鰪娬f。
大力發展特色鮮明的文化創意產業園區,是抓載體的重要舉措。何增強認為,創意產業園區是創意企業的載體與孵化器,作為產業的發展平臺,創意產業園區能夠優化資源組合,發展集約經濟,實現規模經濟,形成創意產業鏈,能夠聚集國內外創意產業鏈的方方面面,是無可替代的產業發展平臺。
抓主體,是指培育引導文化創意企業的發展。文化創意企業是文化創意產業的基礎,文化創意產業活力的源泉。當前,文創企業的發展尤其是初創企業亟需各方扶持,讓企業發展無后顧之憂。
何增強認為,建立健全法律法規保護知識產權,即為抓保障。當前國內的知識產權保護還處于發展階段,仍需政府加強建立健全法律法規。文化創意產業是非競爭性和排他性的無形財產,容易被復制和盜版,文化創意工作作為知識產權活動,需要嚴格和完善的產權法律保護。
抓人才,加強創意產業人才的培養。人才是發展創意經濟的核心競爭力,培養一流的創意人才,將人力資源潛在優勢轉化為創意人才資本,是發展創意產業經濟的關鍵。
二、輻射帶動周邊地區發展開拓自身新空間
2019年2月18日,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了《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將深圳定為粵港澳大灣區四大中心城市之一,提出深圳要“發揮作為經濟特區、全國性經濟中心城市和國家創新型城市的引領作用,加快建成現代化國際化城市,努力成為具有世界影響力的創新創意之都”。借此歷史機遇,深圳應怎樣對標紐約、倫敦、東京等國際一流城市,推動城市文化創意產業進入新階段,并聯動其他城市、帶動整個區域前行?
對此,何增強表示,要抓住“雙區驅動”的機遇,深圳創意產業的發展需要內外結合一起聯動發展,以深圳為輻射中心,將創意產業的力量輻射至周邊區域乃至全國和全世界。
他說,近年來,深圳文化創意產業生機勃勃,綜合實力強,總體發展水平處于國內領先地位。但深圳不是一座孤立的城市,而是與周邊聯動發展的中心城市。為此,深圳應當擔負起引擎帶動和功能外溢的作用,讓自身豐富的創意產業資源、創意產業鏈向周邊延展,輻射帶動周邊區域,同時也為深圳未來的發展開拓出新空間。
他指出,作為設計之都的深圳,是中國的現代化設計的誕生地,多年來聚集和培養了中國最早的一批設計師。目前,深圳已成為中國設計人才匯集最集中的地區。數據顯示,深圳現擁有各類創意設計企業超過5萬家,從業人員近100萬人,領域涵蓋平面設計、工業設計、室內設計、服裝設計、玩具設計、工藝禮品設計、鐘表設計、珠寶設計、包裝設計、建筑設計、動畫設計、游戲設計等等?!斑@是深圳文化創意產業不竭的源泉,而要推動創意產業不斷地發展壯大,就需要合理地利用現有資源,將資源價值最大化?!?/p>
他具體舉例說,深圳可以抓住大灣區和先行示范區“雙區驅動”的機遇,實施設計推進計劃,整合深圳設計資源,由政府介入推動,以企業與設計師主導,為企業與設計師嫁接橋梁;以設計為支點,推進產業提升,撬動企業與區域性產業的競爭力,讓深圳的設計力量走出去。
三、利用高科技優勢推動傳統文化創意產業轉型升級
深圳率先探索出“文化+”的產業發展模式,逐漸形成了“文化+科技”“文化+旅游”“文化+金融”“文化+創意”等新模式和新業態,并成為文化創意產業新的增長點。
何增強說,深圳在國內最早提出和形成以高新技術創新文化生產方式的產業發展模式,為文化創意產業的高端起步、跨越式發展奠定了強大的技術保障。在新的歷史機遇和任務面前,深圳應當充分發揮自身高科技城市的特色和優勢,深度挖掘、整合、聯動創意產業相關產業資源,把“文化+科技”的產業發展新模式、新業態做得更深、更強。
他建議,深圳未來應通過現代科技推動傳統文化創意產業轉型升級,加快產業向規?;⒏呒壔?、特色化和品牌化發展。同時,應進一步提升科技含量,克服資源瓶頸,提升市場化占有率,擴大領先優勢?!翱梢酝ㄟ^著力培育科技和文化含量相對較高的行業,不斷優化文化創意產業的技術結構。目前,深圳以高新技術為支撐,以數字內容為核心的文化創意產業發展迅猛,應該讓文化科技類企業成為文化創意產業的主力軍。”
文化創意產業以中小企業居多,創意產業市場的培育非一日之功,應怎樣激勵、扶植健康的創意產業發展環境?
何增強認為,民營及中小微文化企業具有巨大的成長潛力,它們是深圳文化創意產業的重要組成部分。他說,深圳在鼓勵扶持民營及中小企業發展上走得早、走得穩、也走得時間長。“早在2004年,深圳就設立了民營及中小企業發展專項資金,并多次修訂專項資金管理辦法,這極大推動了深圳中小文化創意企業的發展與轉型?!蔽磥?,深圳應保持對中小企業的持續扶持和激勵,進一步完善創業投資環境,推動文化創意企業持續發展。
當前,世界正處于變局和全新的發展環境,深圳在這個特殊的時間節點上應怎樣突圍而出?何增強強調,深圳首先要做的就是鞏固自身優勢,堅定地發展高新技術產業?!敖涍^多年的發展和積累,深圳已經形成了一批以華為、中興、比亞迪、騰訊為代表的在國內走在前列、具有一定市場規模和優勢競爭力的高新技術企業。要大力發展這些優勢高新技術企業,提升產業檔次,使之成為深圳經濟增長的強勁推動力?!?/p>
他指出,在打好發展高新技術產業這張牌的同時,發展文化創意產業的步伐要加快。“要充分發揮‘創意深圳’‘設計之都’的優勢,構建文化創意產業基地平臺,加強創意產業與高新技術產業的融合,使文化創意產業成為未來發展新動力?!彼e例說,深圳是海濱城市,可以發揮海濱文化特點,“開發旅游資源潛力,形成深圳特色的海濱旅游”“也可利用深圳作為移民城市和多元文化的特點,發揮開放思想觀念優勢,借鑒并升華廣州和香港成熟的嶺南文化,發展具有深圳特色的影視、出版、動漫和會展產業?!?/p>
四、政府、社會、企業共同配合努力聚攏文化創意人才
人才是城市發展的根本,文化創意產業的發展更考驗一個城市對人才培育、引進、扶植的能力。深圳經濟的高速發展對人才具有強大的吸引力,怎樣把握這個優勢,在未來聚攏更多的創意人才?
“對于創意人才,不僅僅是深圳,整個國內都是欠缺的,各地都在爭搶創意人才,而深圳本身在經濟發展中具有極大的優勢,要一直把握這個優勢就需要政府、社會、企業的多方配合和共同努力?!焙卧鰪娬f。
具體來說,他認為,對于政府而言,要切實樹立起人才是第一資源的理念,為文化創意人才的引進、發展和培養搭建有效的平臺。在搭建平臺的同時,更須不斷完善和落實文化創意人才引進和發展的各類法規和政策。比如,建立文化創意產業園區,打造創新型文化創意產業人才“孵化器”,為新想法、新構思、新設計提供便利的科學轉化機制;筑巢引鳳,著力吸引國內外領軍人才,構筑高端創意型和管理型人才培養和實踐的基地;改變傳統的人才培養和管理模式,改革并創新短缺人才的管理體制和開發機制;引導高校和企業建立與文化創意產業鏈對接的培訓機制;通過建立產學研合作教育機構和建設“創意社區”,為創意人才成長搭建一個參與市場競爭的“實驗場”等。
對各類社會組織而言,“要充分發揮其在人才培養和管理中提供服務、反映訴求、組織協調等功能,切實實現政府、用人單位和創意人才間的信息傳輸和良性互動”,塑造社會創意思維、強化創意教育,引導企業加大對創意人才的保護和培養力度。各行業組織應當依據自身的行業特點和人才結構,擬制出本行業創意人才的科學認證體系,為企業提供創意人才素質和勝任力的測評標準,并在此基礎上通過與高校、職業學院的合作,實現人才培訓、使用和管理的無縫連接。
對于文化創意產業單位,何增強認為,必須明確本行業人才的供給狀況和短缺類型,制定全面的人才建設規劃,搭建完善的愛才、識才、引才、勵才的制度框架。“對于業內高端的原創人員和經營管理者給予充分的尊重、大力的引進、積極的培育和有效的激勵,這樣才能真正為創意人才的發展提供廣闊的舞臺?!?/p>
■深圳特區報駐滬記者匡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