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9日下午,深圳企業文化界迎來新春第一場盛會,特區企業文化公益講座在市民中心激情開講。深圳市企業文化研究會的多位領導、企業文化研究領域的數名學者專家以及來自深圳各行各業優秀企業的文化部代表匯聚一堂,共同探討深圳企業轉型升級背后文化創新的秘訣。中共深圳市委宣傳部副部長、深圳市企業文化研究會會長李瑞琦,中共深圳市委宣傳部宣傳處處長、深圳市企業文化研究會常務副會長兼秘書長李建陽出席了本次講座。
▲2016年4月19日,特區企業文化公益講座在市民中心報告廳舉行。
1 深圳企業文化建設新起航
李瑞琦的講話拉開了本屆特區企業文化公益講座的序幕。他在題為《城市文化創新發展呼喚企業文化創新》的演講中提到了一個振奮人心的觀點:2016年是深圳企業文化建設的重要節點,深圳企業文化領域將迎來一個創新發展的爆發期。
據不完全統計,截止到2015年年底,深圳擁有不同性質、不同行業的企業近百萬家。這些企業總體呈現出文化建設異彩紛呈、文化研究嚴重滯后、文化建設良莠并存的三大特征。
李瑞琦說,在互聯網迅速發展的今天,在“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新要求下,深圳企業文化創新正肩負著越來越重要的責任。不僅要變個體進步為群體進步,充分發揮標桿企業的榜樣作用;還要變實踐領先為理論領先,把深圳企業文化打造成深圳閃亮的城市名片。
▲深圳市企業文化研究會會長李瑞琦發言。
2016年是實施深圳企業文化建設新的五年規劃的第一年,也被李瑞琦譽為“深圳企業文化建設的新篇章”。他號召各企業代表同舟共濟,為建設與現代化國際化創新型城市相匹配的文化強市貢獻自己的力量。
2 只有企業文化不可復制
李瑞琦的演講剛剛落幕,會場又迎來了另一位重量級嘉賓的登場——廣東海上絲綢之路研究院副院長鄧江年。他認為,深圳企業的創新力是中國經濟的未來,“現在全國企業都在學習深圳,其實產業特征、優惠政策、制度安排都是可以被借鑒的,唯有企業文化是學不走的。”
▲廣東海上絲綢之路研究院副院長鄧江年發言。
鄧江年說,在全球技術創新和中國產業轉型升級兩股浪潮的席卷下,深圳的企業正面臨著前所未有的挑戰。創新作為深圳企業的核心競爭力,一直是深圳企業傲視群雄的法寶。但是在互聯網時代,自由的平臺式管理模式,開始代替傳統公司封閉、層級的管理模式;新一代的企業職工開始擁有更強烈的自我追求和流動意愿,這些變化都對構建新的企業文化形成巨大挑戰。
演講的最后,鄧江年給企業文化轉型提出了許多實用的建議。“創新是小概率事件,也是一個不斷試錯的過程,因此我們要在企業里努力營造一種包容的氛圍,提倡資源共享,讓創新的理念融入企業每個細胞。”
3 企業文化創新要做加減法
作為講座的最后一位發言專家,深圳市企業文化研究會總顧問孫健耀言簡意賅地把企業文化建設概括為加減法。
他認為企業首先要做減法回歸本質,找到企業發展的不變核心——人,因此企業不僅要維護用戶主權,更要為人才的獨立發展提供一個寬廣的平臺;其次,企業還要做加法進行文化策略組合,在確立企業理念后,運用有效的傳播手段讓企業理念深入人心,并在與時俱進的過程中不斷優化變革。
孫建耀別出心裁地提出了“企業文化+”的概念,只有企業文化疊加經營、管理、人才、品牌、互聯網和業績,才能保證企業在長期的發展中立于優勢地位。